首页 > 交通
大道通衢贯四方——益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综述
作者:李伟 苏凯 贾闯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9-28 13:24:32责任编辑:

image.png

国道536上的靓丽风景

image.png

抗冰雪保畅通,公路人勇当急先锋

image.png

公路抢险,清理塌方

  驾车行驶在益阳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上,穿梭于绿水青山间,宽阔的沥青柏油路、崭新的交通标识和科学规划后道路两旁的如茵绿树,置身其中恍然有一种“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美好感受。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公路系统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事务中心决策部署,秉承“甘为路石,敢承大重”的湘路精神,勇作为、敢担当、求创新,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市路网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全面发力、路况水平稳中向好、依法治路步履铿锵、公路安全持而不懈、公路出行更加便捷、绿色科技活力彰显,先后获评2020年度全省公路工作红旗单位、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迎检先进单位、公路防汛抗冰保通保畅先进单位、公路路产保护工作评价先进单位,“十三五”湖南省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先进单位、“十三五”湖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益阳公路人用“工匠”精神,绘就了这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坚持“畅安舒美”公路网络日臻完善   

公路建养关乎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畅、安、舒、美”的出行环境。市第六次党代会后的五年来,我市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着力加快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有效解决路网衔接不顺、道路通行不畅等问题,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五年来,市公路系统紧紧牵住日常养护这个牛鼻子,突出国省道大中修这个重点,抓住桥隧养护这个重要环节,着力抓好日常及预防性养护,强化养护工作督查考核,稳步推进管养智能化规范化制度化,高标准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大修、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危旧桥改造等任务,全面提升了普通国省道路况水平和路容路貌。五年来,我市建成通车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84公里,建成规模约为“十二五”期间1.5倍。截至2020年底,全市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924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57.38%。现已基本建成2纵4横的普通国道网,9纵9横加7条联络线的普通省道网,路网结构渐趋合理,通行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产业因路而兴、群众因路而富、城乡因路而美。市第六次党代会后的五年来,市公路系统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深度融合,扎实抓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延伸,广大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被打开、擦亮,一个个农村休闲旅游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公路的便利通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发展。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相互贯通,犹如脉络源源不断地为农村地区输入养分。五年间,我市累计投资30.2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578.2公里,其中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2175.6公里。完成危桥改造464座,安防工程隐患处治里程4220.7公里。至2020年,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县、乡、村道常养率分别达到100%、91%、82%;创建县道文明示范路568.412公里,累计达到26.7%;创建乡、村道文明示范路784.136公里,累计达到6.6%;创建示范乡镇35个;县乡道绿化率92%,村道绿化率89%。我市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基础支撑。

坚持协调发展 养护管理更加精细  

“养护好公路、保障畅通”是公路人的初心和使命。五年来,益阳公路系统始终坚持科学化、精准化、常态化、标准化养护的工作思路,尽心尽力养好公路,全力以赴保障畅通。采取智能路面检测设备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综合评定公路路况,科学制订病害处治方案,及时处治公路病害,并采取计量支付、试验检测、跟班作业等措施,确保公路养护符合规范。这五年,我市国省干道路况稳中向好,累计完成普通国省道大中修290.938公里,完成投资61657.66万元;完成安防设施1004.31公里,完成投资23214万元;完成危桥改造155座,完成投资44238万元;完成隧道提质升级9座,完成投资3140万元;完成新(改)建服务设施9座,完成投资1945万元。五年间,全市国省干线公路路况优良,平均优良路率为90%,现有四五类桥梁改造加固率100%,新发现四五类危桥当年处治率100%。普通国省道益阳淞澧洪道主桥获部长大桥隧规范化管理评分全国第一名。   

全市公路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把安全理念贯穿公路发展全过程,不断加强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建设,强化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认真抓好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持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以事前预防为导向,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通过干预控制等环节实行闭环管理,对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检查学习、生产过程、应急保畅等全过程,从源头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五年间,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库全部清零,危桥发现一座处置一座,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五年实现零事故,人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舒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全力提升公路突发情况的处治和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畅通,2017年、2020年被省、市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益阳西南多山,东北濒湖,境内高山平湖交错,地质构造复杂,山区多滑坡、泥石流,湖区易发洪水,夏季抗洪抢险、冬季除冰保畅成为市公路系统应急抢险的主要工作。我市公路应急抢险部门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和公路运输畅通作为中心工作,及时消除由于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路畅通造成的严重危害。提升公路突发情况的处治和应对能力,通过多年的实战检验,已逐步成长为全社会应急处突工作的一支生力军。2017年,市公路应急抢险中心获评2017年抗洪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坚持共享发展 服务品质明显提升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公路发展的价值体现,也是公路人的职责所在。五年来,市公路系统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出行服务。这五年,公路出行更加便捷。全面完成“按干线公路标准管养”国省干线公路网指路标志、里程碑、百米桩等全面调整更新和完善工作,调整或新增18条国省道交通标志1407块,投入资金2629万元。国省干线公路网标志体系的调整,实现了我市主要干线公路网标志体系的统一和规范,公路标识更加清晰完善。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五年来,市公路系统坚持绿色引领、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实现生产过程低碳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新”技术活力迸发,水泥路面共振碎石化、薄层罩面、A TB沥青碎石基层、热再生等技术在养护生产中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养护技术稳步提升;严格施工环境保护,每年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大力实施节能减排,认真推进垃圾分类,积极应用节能技术,打造绿色低碳公路。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回收率达到98%,废旧沥青路面循环利用率100%,旧水泥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随着“四新”技术的大力推进,绿色环保的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我市应运而生,2016年我市成功引进英达公司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和先进技术,将沥青路面预养护与再生技术相结合,既可以恢复原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100%回收利用原沥青路面旧料,实现原路面材料的再次利用,节省大量材料资源和资金,避免环境污染,又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  

五年来,我市建立了由市委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治超工作联系会议机制,整合公安、交警、路政、运政等执法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治超新格局。以全市5个固定治超站、4个高速公路收费站为依托,基本形成了覆盖中心城区、重点线路、重点区域的治超网络。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建成市级信息平台1个,完成投资954.66万元;建成市和(区)县级治超信息平台8个,完成投资1550万元;建成和完善超限检测站3个,完成投资2728.13万元;建成不停车检测系统和预检系统13套,完成投资2857.75万元;建成源头企业监控系统32套,完成投资114.96万元。强势推进路域环境整治,五年来全市共检测车辆500多万台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8万多台,卸载超限超载货物18万多吨,强制恢复改(拼)装车辆1368台,违法案件查处率100%,结案率100%。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我市治超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