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益阳赫山:4万3千余人告别贫困 小康的盼头终于成真
作者:刘志雄 殷琼熙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7-27 14:16:54责任编辑:

2020年12月2日,益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赫山专场,赫山区在这场发布会上宣告:全区28个贫困村、15075个贫困户、436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全体赫山区人民告别贫困过上小康生活的盼头,如今终于成真。

整合资金保障基本才安居

紧盯村出列、户脱贫、人增收的目标,赫山区以最高规格研究、最实举措帮扶、最强力度推进、最严标准考核,全面保障基本教育、生命健康、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从2016年到2020年,全区累计整合扶贫资金4.52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8亿元。

脱贫攻坚以来,赫山区累计发放助学金1.45亿元,受益学生17.2万人次;投入困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440万元,受益1722人;试点学校联盟、教学托管,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全区高级教师中乡村教师占比超60%,均衡教育资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健康保障上,赫山区扎实开展冬季暖心服务、义诊下乡活动,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近四年贫困人口累计报销2.5亿元,综合报销比86.1%。组织286个家庭医生团队,全覆盖签约服务贫困慢病患者4029人,卫生室“空白村”全面消除,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3名以上全科医生,镇村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为保障住房安全,赫山区共改造危房10717户,发放补助资金1.3亿元,易地扶贫搬迁285户864人。为保障饮水安全,赫山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8处,定期检测水质,推进管网延伸,实现贫困户安全饮水全覆盖。

赫山区还迅速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农村公路120千米;清淤渠道161条、山塘河坝219处,除险加固小型水库7座,改造泵站57处、涵闸20座,加固防洪堤47公里;改造电网线路168千米、配变134台……

产业就业乐业方能拔穷根

从2016年到2020年,赫山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814元增长至22516元。

赫山区盯准产业扶贫,大力培育脱贫“造血”功能,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超过2亿元,建好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6个,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6个,总装机容量360.6Kw。通过入股长安益阳发电公司,建成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20兆瓦,帮助667个贫困户连续20年每年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泉交河镇祥云村的殷建华便和邻居龙再安一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办起了养牛场。此前因儿子白血病,殷建华家中负债累累,被列为贫困户,在当地政府及村支两委的鼓励和帮助下,殷建华流转村上闲置土地,通过种植水稻逐渐摆脱贫困。随着流转面积越来越大,家中新生命诞生,殷建华动了养殖的心思,希望日子更上层楼。“之前治病人财两空,得亏党和政府的帮助。”殷建华说,“我现在种田养牛,日子也过得很好。”

image.png

如今殷建华每年收入能有十来万,养的牛也预计在明年8月出栏。村支书姚澍洲说:“殷建华在村里是自强勤劳的典范,村里正计划将他的养殖场纳入全村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中。”通过产业或就业帮扶,祥云村172户555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赫山区还与宁乡、常德等临近较发达地区每年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创建扶贫车间26个、扶贫基地23个,其中省级基地5个、市级2个,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88个,职业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3261人、“两后生”270人、致富带头人354人,新增转移就业3083人。

曾经的省级贫困村衡龙桥镇华林村,考虑到本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该村建立起村级劳务输出中心,通过收集务工信息再结合村民情况进行用工推介,被周边笑称作“打工红娘”。自2019年11月以来,通过劳务输出中心已介绍了500多人就业。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近年来,赫山区着力产业兴旺、促进就业,让群众安居乐业,有了持续“造血”能力,方从根本上拔掉“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