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水载文旅舟 融入新蓝海——益阳南县厂窖镇乡村振兴路
作者:周彦云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6-08 14:11:44责任编辑:

伴水而生、因水而殇,位于湖南南县西南隅、洞庭湖北岸的厂窖镇与大多数湖区乡镇一般,与水有着相伴相生的悠久故事,却也曾因三面环水的半岛地势遭遇过难以磨灭的洪涝伤痛。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厂窖镇依托环抱镇域的大江大河所给予的物质和精神馈赠,造起了“文旅舟”,融入到南县湘鄂边消费“新蓝海”的发展格局中,乘舟依水而兴。

水润五谷 更活虾蟹

澧水、藕池河环抱,境内河网密布,水源丰富、良田万顷,是厂窖镇伴水而生、鱼米欢歌的历史写照。然而,吃得饱肚子却致不了富,遇丰则矣、遇荒难度,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一度让厂窖镇经济不温不火,群众生活与富足始终差上了一步。随着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厂窖镇理清思路、盘活资源,瞄准了相依相存的水资源。恰逢南县大力推广稻虾生态种养,厂窖镇积极响应,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在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下,大量村民因稻虾致富,贫困户因稻虾脱贫。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始终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而产业又是脱贫攻坚胜利后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何让产业更进一步,厂窖镇依然瞄向了水,有了阳澄湖“蟹逅”洞庭水的故事。

湖南省腾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世燕回到家乡南县前一直在香港等地打拼,在南县吹响全面脱贫攻坚号角时,胡世燕怀揣着报效桑梓的热情回到厂窖镇开展稻虾生态种养。从商人到农民,胡世燕起初只能依葫芦画瓢,让她的稻虾产业一度受挫。2019年,她奔赴南开大学全职学习,找到了“小球藻”“光合菌”辅助种养的生态妙招,让她的稻虾产业迎来重生,同时惠及乡里。

虾兵蟹将相伴行,洞庭水能养虾怎么不能养蟹?在稻虾产业稳步盈利后,胡世燕找到了厂窖镇政府,表达了想依托厂窖丰富水资源开展螃蟹养殖的想法。厂窖镇当即邀请专家对水质、土质进行检测,显示与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原生地条件高度相仿。2021年2月,在厂窖镇政府牵线搭桥下,胡世燕的湖南省腾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阳澄湖拙蟹园签约,在城西村打造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中华绒螯蟹种苗洞庭湖培育基地。

以水为媒,虾蟹共稻,随着生态养殖技术的不断探索更新,胡世燕的虾蟹稻产业蒸蒸日上,虾蟹鱼等水产一年四季均有产出,加上稻虾米、稻蟹米的收益,最高亩产可达12000元。

有了大户带动,厂窖镇在水文章上持续挥毫泼墨,通过让技术进村入户,大力推广稻虾、稻蟹、稻鱼等“水产+水稻”生态种养模式,粮食稳定压舱,水产效益显增,亩平均收益增长30%以上,产业振兴初见成效。

文旅作舟 载忆前行

1943年5月,侵华日军为打通宜昌至武汉的长江航线,夺取中国粮仓,发动江南歼灭战。国民党第73军等部主力1万余人及2万多难民被日军堵截至厂窖镇,加上当地2万居民,共5万余人被围困在三面环水、南北长10几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的狭长半岛上。5月9日至12日,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在厂窖残杀中国军民3万多人,犯下了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残酷罪行。为铭记惨痛历史、缅怀遇难同胞、传承英烈精神,南县在藕池河畔立起了高19.43米的纪念碑,寻访幸存者,收集历史物件和照片,建立起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

如今,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已经在县乡两级的努力下,成功获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及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等荣誉称号,厂窖镇也在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中,将红色教育作为特色产业着重发展,并充分结合天星洲等湿地自然风光和厂窖农民画等民俗文化,走出文旅融合发展之路,2021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23万,同比增长3%。

 

红色记忆是厂窖镇的底色和名片,也是发展的契机,把这艘底色为红的文旅舟做稳做强,不仅能进一步盘活镇域经济,也是红色基因传承必不可少的承载。为此,纪念馆正积极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计划投资8000万元,逐步完成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民族路、研学基地、千人坑遗址和厂西线绿化景观带建设,并着力构建“一路一商一中心”小城镇发展格局,为文旅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为集镇居民提升生活品质。

明珠西望碑耸立,鹭舞碧海现天星;

红色记忆因犹在,绿洲依依图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而产业发展在精、在特。依托丰富水土资源而发展“水稻+水产”生态种养模式以富民,形似半岛的镇区化作红色为底的文旅轻舟以强镇,再积极融入南县以文化旅游和日常消费为核心所打造的湘鄂边消费“新蓝海”,伴水而生的厂窖即将依水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