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咀村位于洞庭腹地,邻近沅江市区,现有人口1700余人,湖洲面积10800亩,湖汊面积600亩,河岸线11.5公里,湖岸线3.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渔村。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启动前,全村九成以上的村民靠下湖捕鱼为生。近年来,小河咀村抢抓作为沅江市乡村振兴“一镇两村”示范点之一的机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布局合理、科学规划、重点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宜居、宜游空间,探索形成了“渔乡文化”发展新模式。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小河咀村村支两委聚焦党建,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村级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村社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体系,深入推进党员联系群众“五个到户”工作,真正做到抓党建促治理、强党建促振兴。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启动以来,坚持“以退捕渔民为主体、让退捕渔民共同致富”的理念,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人人参与,得到大力支持,全村渔民舍小利为大局、舍小家顾全局,阔别世世代代打鱼为生的“江湖”。同时,关心关切上岸渔民,让上岸渔民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以集体经济为核心,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探索打造“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多措并举引导和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安居乐业,聚全村之力打造“美丽渔村”。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整合全村资源与资金,实行“村集体+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小河咀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鼓励村民将空置房、土地、渔船等资产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大力发展渔家乐产业。以现有的11家渔家乐为基础进行升级改造,引进莎林虾蟹等本土优质企业,发展高端餐饮。同时,依托小河咀湿地公园,做好融合文章,建成草坪茶庐、禾堂啡铺等休闲场所和鸬鹚捕鱼、渔船畅游浩江湖等旅游项目,引进浙大规划院、农道天下设计团队等投资团队,打造具有渔民风情湖乡文化的民宿群,2022年,小河咀参与建设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万元,同比增长242.86%。
以名片推介为驱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通过多维度的推介方式,擦亮“洞庭渔家·湖湘风情”新名片,多角度精彩呈现小河咀村的渔乡风貌。商业考察活动如火如荼,禾堂文化专业团队深入参与整村运营,本地知名的湖南餐饮老字号苔岑·莎林小院强势入驻;2022年9月,小河咀村积极承办全市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活动,论坛以小河咀村为蓝本,各行各业的专家、乡贤、人才激烈讨论,大胆探索,开展了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交流,谋划出未来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吸引广大乡贤们踊跃投身乡村产业发展。
以品牌效益为重点,发扬乡村文化振兴。小河咀村以“洞庭渔家文化”为内核,通过各项展示与体验项目渲染小河咀村的“渔”家文化氛围。设计渔民记忆文化墙,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多方位地展示渔民的人文风俗、船俗文化;打造鱼骨集市,在重大节假日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加之以干鱼仔、卜芹菜、小虾米等渔民特产集中销售;开展新春、元宵等线下活动,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园会,丰富本村村民精神文化物质生活,提升区域影响力;靠特色渔家文化和湖乡风情,打造实践调研、精品写生路线,承接“七彩假期”活动开展特色洞庭湖生态环保实践课;接待北京大学实践团、清华美院等调研团队,并绘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融入沅江地标元素的“清华墙绘”,打造地标特色。
以基础建设为根基,保障乡村生态振兴。村支两委以乡村治理为动力,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项目投入建成沿湖环线1360米、亲水平台2个、风雨长廊和花架6处、生态停车场2处;提质改造村级公路1.5公里,对主要集中居住的路段安装路灯110盏,点亮“回家的路”;完成420处无害化卫生厕所、标准化公共厕所及旅游厕所改造,并配套建设“三格式”化粪池;强化改栏改圈工作,实现了家禽家畜的集中圈养,人畜分离,同步实行厌氧化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严控乱搭乱建,规范村民建房,持续加大对违建房、危险房、空心房、零散房“四房”整治力度。黑臭水体处理到位,整治黑臭水体沟渠3000米,黑臭水体86亩;严格按“六个一”标准规范全村菜园、厕所、凼、杂屋、排水沟、畜禽圈养栏舍,屋场庭院干净整洁。
昔日旧渔村,今朝焕新颜。放眼小河咀,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断提升,投身乡村振兴的干劲越来越足。今后,小河咀村将致力于渔乡风情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充分展现“渔乡味、烟火气、年轻态”特色标签,彰显渔乡风貌,传承渔乡文化,打造集创作写生、休闲观光、旅游发展的新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