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益阳市大通湖区:希望的田野真感人
作者:李双建 皮光辉 李聪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05 22:33:58责任编辑:李哲

今年以来,益阳市大通湖区委、区管委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科学谋划,探索创新,在区委“两区一地”的发展战略定位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增收。

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

大通湖区河坝镇农乐垸村懋农家庭农场里,20多位农民正在熟练地将地里的豆角收割打包,这些豆角将运往长沙的农贸市场。农场主邓建告诉笔者,豆角纯利润可达到两万多元,收完这茬豆角,马上就要收获辣椒,辣椒也被预订得差不多了。

今年46岁的邓建,从小就饱受贫困带来的窘迫。高中毕业后,他怀着一腔热血,到省城打工,有了一点积蓄后在某高校旁开了一家饭馆,由于他做事踏实,又肯吃苦,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一场噩运降临到这个家庭。几年前,妻子被查出肉瘤癌,为了给妻子治病,他花光了所有积蓄,卖掉了餐馆,还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走投无路的他只得带着一家人回到了老家。可是家徒四壁的老房子和年迈的老父母,让这位汉子一筹莫展。面对他的困境,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向他伸出了援手,农乐垸村贫困户评议小组通过评议将邓建评为贫困户,当时两个孩子一个高中,一个初中,均享受了教育助学。紧接着支持他流转了150亩土地种上了榨菜。镇、村干部请来农技推广员现场指导,种出来的菜水分足,又甜又脆,受到了长沙农贸市场的青睐。在农技员的指导下,他又试种了红辣椒和红苔菜,一年下来纯赚5万元,邓建成功脱贫。在此基础上,河坝镇党委、政府帮助他组建家庭农场,扩大种植规模,流转土地300多亩,并且按每亩比其它村高100元的价格与村里25户村民签订了协议,雇请他们长期在基地务工。如今,他流转了土地500多亩,建起5座蔬菜大棚和一个塑钢大棚,他的菜也远销到了浙江深圳等地。通过他的努力,农场年产值达300万元,带动全村超过100人脱贫致富。

“农二代”家庭农场显身手

在大通湖区河坝镇新秀村邱彬家庭农场,“90”后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生邱彬正在农场忙碌着。本该在建筑公司做高管的他,放弃月薪过万的都市白领生活,回到家乡创办家庭农场,发展生态、绿色产业,用青春和汗水种下创业之梦。

从邱彬记事起,他的父母就在田间辛勤地耕耘。邱彬的父亲邱国清,经营着一家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由于从小的熏陶,邱彬的心里一直有着自己的田园梦。他也时刻关注着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他始终认为,搞农业很有前途。

于是今年年初,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在新秀村承包1300亩地,注册邱彬家庭农场,利用所学,自己设计施工图纸,建设一座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智慧育秧工厂,目前已投入使用。在他的设计中,这个智慧育秧工厂,在控水、控温、施肥等方面都是全智能管理,完全不需要人工。邱彬计划着,农场上半年主要是早稻育秧、播种,等下半年,农场还会陆续有黄豆、玉米、草莓等农作物间歇性种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进入7月,邱彬家庭农场的水稻一片金黄,黄豆、玉米更是长势喜人。

全面压实防返贫底线

今年以来,大通湖区委、区管委研究出台了《大通湖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2022—2025年)》《大通湖区2022年度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防返贫监测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的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区领导联系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脱贫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村、有脱贫人口的村的联村制度,实现全区27个村“一村一联点领导”的区级领导联村全覆盖;27个驻村工作队和所有有关行业部门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认真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扎实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工作,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