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沅江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狠抓城市规范管理,“洞庭名郡,水城沅江”名副其实,也为“益山益水,益美益阳”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理念为先:理性认识不跟风,科学规划方向明
“夜市经济”“地摊经济”是近年媒体比较火的概念,其核心本质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最终达到消除产品库存。针对这种现象,沅江市城管执法局坚持理性认识,不盲目,不跟风。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着概念的持续升温,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分别发布了《“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等热评文章,该局认真组织学习,灌输正确理念,不断提高干职工思想认识。
二是强化责任,明确要求。结合沅江城区实际,实行“三定”,即定时、定点、定规矩,按照“三不”要求,即不影响交通秩序、不影响环境卫生、不影响市容市貌,适度放宽主次干道沿线门店的促销经营行为,充分利用公园附近居民聚散地,逐步允许服饰、玩具、擂茶、水果、蔬菜等经营摊贩实行“地摊经济”,明确经营时间、要求和区域。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既要活跃经济,又要美化环境,该局在建设餐饮夜市经营场地时,明确入场标准,稳步推进亮化工程,做好路灯管理和维护,实施智慧路灯,消除亮化死角,确保亮化率达98%以上。同时,强化广场公园综合管理,强化城区广场公园卫生、秩序和设施综合管理,着力营造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休闲环境,确保市容整洁美观,打造具有沅江特色的集中夜市。
管理为本:对标创建标准,合理规划布局
“夜市经济”“地摊经济”要发展,管理是关键,市城管执法局认真对标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狠抓规划布局。
一是制定方案,明确要求。按照“治标治本治根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及时出台《沅江市城区市容秩序整治工作方案》,细化市容秩序标准,将城区划分为严管街(严禁区域)、示范街(示范区域)、一般街道(引导区域),明确可占道经营区域、时段实行一街一策,有序放开“地摊经济”。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通行、不侵害他人利益前提下,认真谋划适合放开“地摊经济”区域地段。
二是明确区域,合理布局。在市区共规划有漫酒疏导区六个,夜市漫酒摊位300余处,安置就业800余人。在规划中要求:所有疏导区内的夜市漫酒经营业主严格按照城管大队制定的夜市漫酒“四定原则”进行经营,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卫生标准、定垃圾容器。对湘北市场和休闲公园的流动摊主,出摊时间定为冬季17点30分以后,夏季18点以后才允许经营。对新源路疏导区与商贸街疏导区的夜市漫酒允许出店经营,但必须留出一半人行道,不得影响行人正常通行,永兴路、金融路作为重点区域,严禁占道经营等。
三是明确点位,量化标准。确定全市夜市疏导点8个,目前开辟疏导位400余处、解决就业700余人。所有夜市疏导区跟漫酒疏导区一样,严格按照“四定原则”进行经营,并且不得鸣叫喇叭。具体标准是琼湖公园疏导区与金桥花苑路口疏导区的经营种类限于水果以及小地摊;巴山桥疏导点允许经营的种类为水果小地摊、擂茶等,但严禁使用明火;好润佳疏导点与美世界疏导点主要经营种类为小吃;郭家湖公园疏导点和石矶湖公园疏导点,主要经营水果、擂茶、小摊点等;廖叶湖公园旁疏导点主要针对节假日、公园休闲、玩耍人群的需求,经营一些饮品、小摊点等。
监督为要:优化服务举措,加强日常巡查
沅江城管管理模式以强化政策宣传、加强服务指导、坚持日常巡查为主,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规范意识。对不进入疏导点的流动摊贩,严格按照“三步工作法”,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在疏导点内,对一些违规行为或投诉问题,第一次以指导帮助为主,第二次以批评教育为主,第三次依法依规处理。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行为。充分借鉴外地及周边县市的成功经验,依托实名制平台,对“地摊经济”从业者进行入场登记,所有摊点经营户必须携带身份证入场,在规定范围和时间段内经营,各摊点自备夜间照明设备,垃圾清扫工具、收纳桶等。不得使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严禁噪声扰民。摊位卫生遵循“谁使用、谁负责、谁清理”原则。
三是加强协同监管,切实保障安全。切实推进各职权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进程,以服务市民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地摊经济”监管方案,定期组织各相关职权部门工作人员对“地摊经济”商品进行审查。